中国宝宝网

毛泽东的起名术

2007-11-7 23:28| 发布者: babyadd| 评论: 0|原作者: MAMACN|来自: 网络整理

毛泽东早在一九二零年就与蔡和森大谈《周易》之道。 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他讲:“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谓之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这是古代的两点论……” 精通《周易》的毛泽东极善起名术。 重政治内涵,重《周易》哲理,重名人古训,重文字艺术,是毛泽东起名术的鲜明特点。他曾为国家的名称、军队的名称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对地名、戏名、人名也饶有兴趣。在他所取用的各类名字中,无不闪耀着《周易》哲理的光辉,无不显示出他莫深的文化底蕴,堪称名家权威绝不过分。仅举数例,与君共赏。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称的确立
据权威人士透露,在建国前夕,中央领导人就新中国之名进行酝商。当时,特别注重“民主”二字,多数领导人倾向叫“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个别领导不尽赞同。毛泽东冷静推敲,再三斟酌,在民主气氛异常热烈的情况下说,有了“人民共和”四个字,就涵概了“民主”之意,可以把“民主”二字删掉,获得了一致同意。二者相比,后者言简意赅,庄严大气,又不失民主之意,可见毛泽东起名术之高。
二、“支援军”与“志愿军”
五零年,美朝战争爆发,毛泽东以惊人的魄力,果断作出了出兵援助朝鲜的决定。这支援朝部队取何名为好呢?有人建议取“支援军”,毛泽东思索分析后说,“支援军”其含义就是人家有难,我们出兵援助,这不够,没有完全体现出这支部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之后,他毅然决定为“志愿军”,即“中国人民志愿军”。师出有名,战无不胜。这支军队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三、“镇南关”与“友谊关”
镇南关位于广西的中越边境线上,明初设置,沿用约六百年。1953年改名“睦南关”,1956年又更名为“友谊关”。知情人士透露,此关两次更名均是毛泽东授意和审定的。毛泽东认为,“镇南关”有镇守、镇压之意,若继续沿用,就有强权称霸之嫌。“睦南关”含有和睦相处之意,有利于消除民族隔阂。“友谊关”是在和睦相处基础上的升华,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坚持和平外交路线和不断发展中越友好关系的愿望和立场。毛泽东取名注重政治内涵可见一斑。

12下一页

最新评论

手机版|Archiver|中国宝宝网 ( 蜀ICP备14004764号-2 )

GMT+8, 2024-4-19 10:34 , Processed in 0.02489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5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