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吃、拼玩、拼车……现在流行“拼”,最近有些年轻父母开始“拼养”孩子了。 这个暑假,下沙不少家庭,组成一个个小圈子,将几家孩子集中起来,由每家大人轮流照看。 这些父母为什么喜欢“拼养”?“拼养”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拼养”有什么利弊?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几家“拼养”孩子的家庭,并采访了有关心理专家和律师。 样本一 “拼养”让父母省事不少 多多的父母都不是新潮的人,不过因为多多,他们在“拼养”上新潮了一把。 多多5岁,家在大北社区,同社区里的泡泡也5岁。 于是,两个小孩的“拼养”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多多妈从暑假一开始就将她天天送到泡泡家。 “幼儿园放假,孩子没地方去,"拼养"解决了这个难题。选择同个小区是为了方便,孩子抱来抱去,都不用出小区,省了很多时间。”多多妈说,也有住其他小区的父母想和她“拼养”孩子,但去一趟要走上20分钟,麻烦。 泡泡妈是小学教师,暑假在家照顾孩子,她说:“多多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不少欢乐。两个孩子同岁,玩起来比较合拍,偶尔小小地吵一架,会很快和解。” 样本二 “拼养”让孩子发生变化 贝贝,一个甜美可爱的女童,6周岁,家住大北社区。暑假里,她几乎每天都会迎来一个叫小宝的小男孩。 小宝4岁,父母要上班,白天就把他 “托付”给贝贝妈,贝贝妈在家专职照顾贝贝。 “我们两家本来就熟,以前常带小宝去找贝贝玩,两人早就是好朋友了。”小宝妈说。 过去20天里,除了周末和家人团聚,其他日子,小宝白天都和贝贝在一起。贝贝画画,小宝会在一边看,或者干脆也拿起笔,学着画。 小宝妈发现,小宝在贝贝的影响下,有了变化。“小宝现在吃饭吃得有板有眼,学贝贝的样子,吃饭时间一到,就早早坐好,还会自己动手吃。以前吃饭很不正经,吃一顿要一个小时。” 贝贝则因为有了个“弟弟”,慢慢形成了帮助和关心他人的习惯。 现在,两人感情好得不得了。 样本三 孩子有了玩伴和吵架对手 玲玲6岁,乐乐5岁,家都住高教社区,也“拼养”在了一起。 在乐乐家,玲玲正看电视,很入神,乐乐想一起玩玩具车,就把电视关了。玲玲很生气,两人争了起来。 眼看一场战争就要爆发。乐乐妈在旁,没有上前劝架,静观其变。 玲玲说:“我们背唐诗比赛吧,谁赢了就听谁的。”乐乐应和:“比就比,我一定赢!” 两人开始背诗歌,你背你的,我背我的。背到后来,两人哈哈大笑。 玲玲妈事后知道了,说:“小孩吵起来,我在的话,会马上阻止,教育她们不要因为小事争吵。” 而乐乐妈认为,孩子争吵是正常的,应该让她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家长如果管太多,可能会破坏孩子解决问题的一个机会,遏制孩子沟通能力的养成。 |
手机版|Archiver|中国宝宝网 ( 蜀ICP备14004764号-2 )
GMT+8, 2025-5-1 21:16 , Processed in 0.02471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