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灯下,亲子共读,幸福弥漫,这是最近新上市的一款亲子陪读台灯带给人们的温馨一幕,图片本身并没多大特别,但它却引发了人们对“爱与陪伴”的深度解读及热议。 孩子是父母眼里最美的风景,从呱呱落地那刻起,孩子的每个成长细节都深深牵动着父母的心。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已的孩子,也没有哪个父母不愿为孩子付出,但“爱”的方式有千百种,咱们的父母是否“爱”对了呢?
爱是一个倍受推崇的词,很多父母会以爱的名义为孩子付出很,可最后发现这个“爱”不仅没能让孩子感到温暖与快乐,反而会变成孩子的一种负担,或者是他们根本就无视甚至不屑于父母的爱,所以说“爱”是一项技术活,不是想当然的给予就可以了,还要讲究技巧与策略。 “我爱你,我做些都是为你好”,这是许多父母经常会在孩子面前冠冕堂皇说的一句话;“我每天拼命工作还不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这是许多父母经常会在好友面前叫屈的一句话;“我想尽办法,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可是孩子为什么就这样不听话,一点都不理解我们的苦心呢?”这是许多父母在教育专家面前经常会慨叹的苦恼。
爱意味着付出,付出意味着时间与精力的无限支出,不可否认父母为孩子的所作所为,都有个美好的初衷,可是这些付出真是孩子需要的吗?有多少父母真正问过孩子“想要什么?”,真正了解他们内心最热切的渴求,也许有,但至少大部分没有吧,他们都是以成人的价值观为衡量标准想当然的去做。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要学英语,要练舞蹈,要弹钢琴,要上名校;为了让孩子体体面面,要穿品牌,要每天衣服不重样;为了让孩子聪明伶俐,要买早教机,要请家教;为了让孩子营养跟得上,要喝进口奶粉,吃无公害食品,吃进口零食,可这些都建立在一个字“钱”上,那除了努力工作拼命上班赚钱还能怎样?孩子先给爷爷奶奶带吧,至于陪伴等以后有时间了再补偿,可惜一转眼,孩子就长大了,他们不再缠着爸爸妈妈了,父母也错过了培养孩子性情的最佳时期……
给孩子最好的,是很多父母爱的心愿,但很多父母总是过分夸大物质对孩子成长的价值,甚至把物质的幸福取代了精神的幸福,所以“失陪族”、“周末父母”族群的人数在与日剧增。其实在孩子纯真的世界里,金钱对他们来说无非一张纸,衣物可以御寒但填补不了孩子精神的空缺,美食可以充饥,但填充不了孩子思想的富足,孩子正因为小不懂事,他们的心智、性格、习性等方面更需要父母的塑造与培养。有专家指出3-6岁是孩子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人的很多性情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初步定型了。所以在这个时期,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和引导尤为重要。
“爱是陪伴,每天请陪孩子半小时”这是最近网络上颇为风行的一款亲子陪读台灯所倡导的理念,笔者认为这是一盏很接地气也很有情怀的灯。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是一辈子也无法弥补的缺憾,与其在孩子长大成人可以自我独立的时候,我们再去弥补小时候陪伴的缺失,不如趁现在多陪陪孩子。再忙每天也要抽点时间给孩子,每天陪孩子说说话,看看自然,读读书,因为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是最幸福的。 |
手机版|Archiver|中国宝宝网 ( 蜀ICP备14004764号-2 )
GMT+8, 2025-5-16 08:06 , Processed in 0.02701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