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宝宝网
查看: 6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央連出重拳保障和改善民生:越困難越要重視中央連出重拳保障和改善民生:越困難越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3 11:3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月起,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人員將開始實行績效工資;年底前,607萬關閉破產國企退休人員將全部參加基本醫療保險;隨著試點的開展,億萬農民將逐步享有國家“老有所養”的基本保障…&hellip,xyz;


百姓利益掛心間,一枝一葉總關情。在國際金融危機蔓延的背景下,在中國經濟仍面臨挑戰的關鍵時期,中央持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情系群眾,溫暖人心,進一步增強了人們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越是困難時期,越要高度重視民生


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中國經濟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遭遇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戰:出口大幅下滑,工業生產明顯回落,消費熱點降溫……


對普通群眾,尤其是低收入群眾生活而言,經濟發展上的困難往往意味著生活壓力的增加,XYZ軟體光碟就業、上學、購房、看病等問題更加突出。在這樣的困難時刻,關注民生、解決民生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面對困難局面,著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讓老百姓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成為黨中央、國務院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始終堅持的重要原則。


不管宏觀經濟形勢怎麼變,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讓人民共用的根本宗旨不能變,對民生的投入只能加大不能減少,困難群眾的生活水準只能提高不能降低,民生工程的覆蓋面只能擴大不能縮小。


中央要求,要確保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用在應對危機最關鍵的地方,用在社會保障等經濟發展中的薄弱環節,用在最需要關照的低收入人群身上。


“為政之道在於安民,安民之要在於察其疾苦。”深入各地察民情、問冷暖,瞭解基層實際,解決各種問題,成為中央領導同志的經常性舉動。人民群眾倍感溫暖。


“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經濟增長,應當而且必須更加著眼于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甯吉 說。


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國運所系;民生所在,黨心所系,政之所行。不因為嚴峻的經濟形勢而放鬆改善民生,而是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確保人民群眾生活水準有新的改善,這是應對當前形勢作出的準確判斷、正確選擇。


抓重點、解難點,迎難而上惠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決不停留在政策和口頭上,而是真真正正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兌現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上。


約1200萬農民工失崗返鄉、610萬大學畢業生要找工作,還有多年累積下來的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成為黨和政府的頭等大事。“在這個時候,無論把就業放在怎樣突出的位置都不為過。”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說。


中央旗幟鮮明地提出保增長、保就業、保穩定,把促進就業作為惠民生政策的重中之重。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農民工就業工作,並提出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的首位。有關部門廣開管道,出臺了15個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的配套政策檔。中央財政今年安排就業資金比去年增長超過六成。


一系列促進就業的積極政策措施發揮作用,加上經濟形勢的好轉,帶動用工需求釋放,為就業形勢帶來一系列新變化。在南京安德門農民工職業仲介市場,職介經理人嚴兆隆感觸良多:春節時,打了兩百多個電話給老客戶們,都說暫不招工;“五一”剛過,他們卻追著要人。


上個月,22歲的浙江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應屆畢業生季龍棋在經歷了半年的見習後,與見習單位杭州迪安醫學檢驗中心正式簽訂三年的勞動合同。一同見習的96名大學生,有60名被正式留用。“是政府的畢業生見習計畫給了我機會。”季龍棋說。


統計顯示,1至7月份,我國城鎮新增就業666萬人,完成全年目標74%;6月底,高校畢業生就業簽約率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春節返鄉的農民工95%回到城裏就業。


穩住就業、穩住大局的同時,改善民生還穩中求進,攻堅克難。在國際金融危機強烈衝擊中國經濟的困難時刻,醫改緊鑼密鼓地向前推進。


4月,醫改全面啟動,各級政府三年需要投入8500億元。截至6月底,基本醫療保障已覆蓋城鄉超過11億人。醫改4個月來,中央財政已下達資金716億元;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出臺,使中間環節造成藥價暴漲、醫生亂開大處方等現象有望得到解決……


不僅就業、醫療事業“亮點不斷”,中央惠民生政策還克服財政減收增支壓力增大等重重困難,在事關百姓切身利益的多個領域同時推進。


保障性住房建設成為4萬億元投資計畫的重點之一;今年10%的縣(市、區)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取消了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校借讀費和住宿費,實施了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農村水電路氣房等投資將達到3700億元,中央財政農業“四項補貼”1230億元……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樣一條思路,那就是在應對危機中,把拉動經濟增長和改善民生、增加就業有機結合,公共資源配置進一步向重點民生領域傾斜。”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孝德說。


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經濟發展將從民生改善中獲得持續動力


1至7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率達到十多年來少有的16.9%。上半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0%,國內消費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生力軍。


中央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僅起到了改善生活、穩定人心、提振信心的作用,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也日漸明顯。但也必須清醒看到,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仍充滿不確定性,國內經濟回升的基礎尚不穩固。而民生領域長期積累的問題更是錯綜複雜。


城鎮就業每年依然有上千萬人的缺口;醫療保障水準有待提高,公立醫院改革難度更大;XYZ大補帖優質教育資源依然稀缺,高價擇校費等問題難以根除;1.4億農民工的社保依然存在許多問題,生活並沒有融入城市……


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使人們切身感受到,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民生問題。但在一些地方,更關心爭投資、上專案,對需要政府加大投入的民生問題重視不夠。


“民生工程是宏偉的系統工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解決好民生問題,既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迫切需要,更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而且涉及深層次的利益格局調整。”貴陽市政府常務副市長申振東說。


保民生,須著力當前,著眼長遠。現在我們所做的,只是剛剛破題,從根本上建立長效機制任重道遠。


為解決重點民生領域存在的難點,有關部門已經研究確定了下一階段的目標任務和有針對性的安排部署:2011年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城鄉居民,基本解決現有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明年元旦繼續上調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抓緊研究進一步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比重的政策措施。


顯而易見,惠民生政策不會因危機的過去而淡出,而將隨著經濟形勢的向好而進一步得到加強。


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更為周到、更為扎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從中得到更多實惠,必將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持久、更強勁的動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中国宝宝网 ( 蜀ICP备14004764号-2 )

GMT+8, 2025-4-27 01:14 , Processed in 0.05936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