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症治疗;外阴伤口缝合感染者,应提早拆线,局部换药。子宫内膜、子宫肌炎时,使用宫缩剂,防止炎症扩散。胎盘残留者,应控制感染后清除官腔残留物。 1.中医药治疗 (1)感染邪毒:发热恶寒,或寒战高热,腹痛拒按,恶露臭秽如败酱,心烦口干,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淤。 方药:蒲公英、地丁、金银花、连翘、败酱草、赤芍、丹皮各15克,益母草2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三黄丸。 (2)热塞成脓:高热不退,外阴或盆腔有脓肿形成,疼痛拒按,恶露臭秽,口干,尿赤便于,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淤排脓。 方药:金银花、天花粉、赤芍、穿山甲各15克,制乳香、制没药、皂刺、白芷、当归尾、贝母各1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水牛角解毒丸。 (3)热人营血、热陷心包证:治疗参见急性盆腔炎。 [预防与调养] 1.产时严格无菌操作。 2.产后注意卫生,严禁房事。 3.有感染可能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4.发热期间应多饮水,进食易消化食物。坐卧位,以利恶露的排出和炎症的局限。 |
手机版|Archiver|中国宝宝网 ( 蜀ICP备14004764号-2 )
GMT+8, 2025-4-29 19:28 , Processed in 0.02417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5 Comsenz Inc.